一、活动主题
书香赋能 奋楫笃行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5月
三、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
四、活动内容
(一)AI遇上非遗数字化大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参赛学生需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非遗文化内容,借助AI技术(如超星AI馆员、deep seek等任意大模型工具),创作以某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内容的图片、短视频等数字化作品。作品须以AI工具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借助AI大数据分析非遗项目在保存和传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和创新思维助力非遗的传承发扬,以AI赋能的新颖方式讲述非遗的经典故事、文化内涵等,让传统非遗活态呈现。
最终作品可结合参赛者所学专业,借助AI技术应用对非遗传承存在的难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提出非遗传承发扬的构思,须具备可操作性。
个人或团队报名(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老师可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进入市赛并带队参加比赛,届时将评选优秀指导老师。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各二级学院收集学生参赛作品并进行初选。(4月20日前)
第二阶段: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提交参赛作品。(4月20日)
第三阶段:评审小组对各二级学院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评出校赛一二三等奖,并拟选出2个推荐参加市赛的作品。(4月20日—4月25日)
第四阶段:参加市赛的成员根据市赛要求完善参赛材料并提交。
第五阶段:线下参加市赛。(市赛暂定2025年5月23日)
作品内容要求:
提交内容一:要求提供不超过4分钟的视频(正负15秒内),视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拍摄的视频、AI工具录屏、录制的PPT讲解视频或素材剪辑视频等;作品导出格式为MP4,视频容量≤1GB。
提交内容二:上传一份PDF版文字说明(不超过1000字):文字说明包含如何利用AI(如借助deep seek、超星AI馆员等大模型工具的过程),以及选取的非遗作品的名称、背景、设计理念、创新之处等。
校赛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5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100元。
(二)“书香凝芳华 智汇绽风华”读书沙龙活动。
活动时间:4月23日
参加人员:本校女教职工
(三)“借阅之星”评选
为了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全校学生阅读热情,评选2024年度图书馆书籍借阅量前10名学生为“优秀读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增加可借册数、延长借书期限。
(四)“好书共享”图书捐赠活动
号召全校师生把自己收藏闲置的图书捐赠给学校。校图书馆将对捐赠的图书进行加工整理、列入馆藏,供更多师生阅读。捐赠人根据捐赠数量可获得不同礼品1份。
活动时间:4月1日至4月30日。活动结束后图书馆仍长期接收读者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