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特别关注】逐光而行——媒体眼中的资环2024

更新时间:2024-08-24 17:38        来源: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字体:    

2024上半年度,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向着特色鲜明高水平院校的目标坚定前行。在日常的点滴中,资环人用汗水和坚守,诠释责任、拼搏与理想。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记录资环新闻,就是在书写资环历史。2024上半年度,聚焦师生,关注一线,重塑校园传播力,讲述资环的好故事,在镜头和笔墨中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见行动。


一月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

一场环境保护人才与服务乡村振兴的 “双向奔赴”

时间:2024.1.11

图片

【报道全文】

“风一吹,处理酸性气体、粉尘和二噁英等产生的浓烟‘钻’进垃圾处理生产线,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雨一下,发酵过的鸡粪可以直接投入水质肥水或者处理做鱼饲料……”近日,在重庆市大足区乡镇干部培训班上,一场生动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富农技术培训正在上演。

在重庆市,校区合作以来,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以学校专业建设为载体,积极动员、组织各学院、部门与企业、乡镇“攀亲结缘”建立合作关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发挥专业优势 服务地方生态

濑溪河为长江上游沱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大足区中敖镇,流经重庆大足、荣昌以及四川省部分地区,其中,大足区境内河长71.4公里,是大足的“母亲河”。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从2019年起,由专业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走进棠香街道、智凤街道等濑溪河流经区域,对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

同时,学生志愿者还走进小学宣传环保知识,让小朋友在争当“环保小卫士”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态度。

在大足区开展濑溪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中,该校还与政府建立起合作关系,发挥专业优势,保护濑溪河流域水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生态环境形势,该校联合政府、相关企业探索出了“协同育人”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新模式。


政校企共建平台 培养环境保护人才

2021年6月,该校生态环境学院与大足区人民政府成立生态环境保护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暨大足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同时与大足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共建了“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双基地”,并开设一个环境监测人才特色班。

该班由学校教师和监测站教师共同授课,一周2天的该校理论课程和3天的监测站实训课程,实训课采用“1对3”的轮组教学方式,即1位老师一次带3名学生,一项完整的检测项目教学完成之后再轮换。

学生特色班的成立不仅实现了企业生产项目资源向教学资源的快速转化,还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发挥大足区生态环境保护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的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更有助于探索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谋变突围领先行业 走出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改革新路

除了濑溪河的治理之外,该校与大足区人民检察院的合作也为地方生态“供电蓄能”。自2020年该校与大足区人民检察院签订检校合作协议之后,师生每年都会在检察院的委托之下,拿着采样设备,前往大足的各个乡镇街道进行水样采集,通过水质检测给出专业意见。

2023年10月,该校与大足区人民检察院续签检校合作协议的同时,建立了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大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何肖川表示,与校共建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是探索“法治+科技”融合之路的创新举措,是推进检察实践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的实际行动,也对推动法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双向奔赴”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2023年12月,该校还正式成立了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院,进一步提升该校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实力。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该校校长李子存表示,接下来该校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以更新理念、更高目标、更优成果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图片


扫码看原文


三月

华龙网报道

“植”得期待 共“树”未来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开展校园植树实践活动

时间:2024.3.12

图片


【内容摘要】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生态环境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校,在第46个植树节到来之际,精心组织了一场校园植树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与生态环保直接“对话”,激发环境保护意识,号召全校师生用实际行动宣传共同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

学校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和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师生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环境保护的热爱和承诺,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扫码看原文



掌上大足报道

以“演”筑防 防患未“燃”——资环学院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及消防疏散演练顺利举行

时间:2024.3.30

图片


【内容摘要】

为了加强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效地提高火灾意外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资环学院在3月29日上午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疏散演练。

本次消防安全系列活动的顺利完成,强化了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师生员工基本了解了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掌握了应急疏散、消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大力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技能,推进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为创建“平安校园”夯实了基础。

图片

扫码看原文


四月

第一眼新闻app、华龙网报道

重庆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研活动在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举行

时间:2024.4.23

图片


【报道全文】

4月19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承办的“重庆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研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教学研究,促进全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重庆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中心全体成员,各区县思想政治教研员,各职业院校分管领导、思政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市教科院职教相关人员参与活动。

强认知 共话思政新篇章

活动伊始,市教科院职教所教研员刘波介绍了参会嘉宾与会议流程。资环学院校长李子存致欢迎词并表示,重庆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研活动的举办为全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此次深入交流研讨,必将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足区教委副主任易兰以大足石刻与大足五金相伴相生为引,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题,呼吁在场领导专家们传经送宝,建言献策,为全市思政课行稳致远更上一层楼助力。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副所长周永平代表重庆市教科院职教所向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了思政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树立大生命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生命,成长成全学生的生命,让思政从根源上生成。二是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大思政观,遵循“知性行合一”的原则,形成全员、全课程、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三是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大先生”观,敢于引领孩子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事。他期待大家能利用本次活动进一步启迪思想、合作共进,共同书写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篇章。

学方法 练就授课真本领

当天还开展了高、中职思想政治教师说课展示活动。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的高职思政课教师秦专松、中职思政课教师聂文悦先后登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他们或激情洋溢地讲述着革命历史,或深入浅出地解读着理论知识,或生动形象地展示着实践案例,充分展现了思政教师的风采和魅力。

说课展示结束后,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纬武、重庆市职业院校思政教研中心组成员孙学发分别就两位老师的说课给予了指导评价。

张纬武院长表示,秦专松老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将自身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海棠林进行补充教学,让思政课接地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抬头率”。既是精彩一刻,也是精彩一课。孙学发老师则从说课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聂老师在说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亮点融合突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专家的点评精准到位,既肯定了老师们的优点和亮点,又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方法,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随后,参会代表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聚智慧 深耕细研助提升

随后,教研活动进入了交流研讨环节。在此环节中,多名思政课专家围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围绕“研资源 精方法 重实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作为思政课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熟悉教情学情,注重实效,才能更好地上好这门课程。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教科处副主任唐海兰以“思政课教学能力比赛参赛经验分享”为题,从备赛准备、教学设计、往年赛事经验分享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她对比赛的感受。只有做了才有收获,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迎难而上。她鼓励大家要勇于参赛,积极准备,通过比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重庆市丰都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王成武做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打造行走的劳动课堂——记丰都职教中心五岗五员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发言,发言内容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呈现,讲做法,谈成效,话体会,有反思,为全市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他表示,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才能找到真方向、只有坚持课题抓手才能找到真路径、只有坚持“课程+课堂”才能解决真问题。

探现场 赏学院特色“思政课”

会后,参加思想政治课程教研活动的参会代表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听取了院校简介、特色文化工程、活动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等六大板块的介绍。

“门前的荷花是经过4年多的精心培育的‘太空荷花’亚种”“东边的海棠林是今年植树节师生共同种植的”“大家在宿舍楼旁就可观双塔交汇奇景”。另一块展板前,顺着讲解员双手划出的方位看去,两座高塔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这奇景,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资环学院在长期坚持“党建红”“生态绿”为主题的“红绿双色”文化育人特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标志,代表着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双重追求和坚定信念。

育人场所是思政课的重要载体,课堂建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在实训室、教学楼等场所的参观中,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资环学院的育人环境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在细节中体现了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涵。实训室的设备齐全、管理规范,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学楼内的布置充满了人文关怀,为学生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您可以亲身体验一下我们的体感设备”。在智能工程学院展馆内的科技体验区,大家被充满科技感的设备和互动体验所吸引。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副所长周永平更是戴上体感设备,亲自体验了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沉浸式感受。这些设备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自然环境等场景。

这种将科技手段引入思政课堂的做法,不仅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思政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铸魂育人目标。

图片

扫码看原文


五月

华龙网、光明重庆报道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璀璨艺术节美育展新章

时间:2024.5.24

图片


【报道全文】

5月,大足区文化艺术中心歌声嘹亮,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选送歌曲悠扬的旋律正回荡在空中;海棠湖公园展区,各式各样的工艺作品展览正诉说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游客在资环学院展馆驻足,流连于一幅幅精妙的剪纸、纸浆画……这个5月,正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演,向人们展示着学校深厚的艺术底蕴和青春活力。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积极参与大足区第四届师生体育艺术节系列活动,师生们通过多样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展示才艺,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同时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成果,擦亮“手脑并用、理技同行”的职教名片。 

随着夜幕的降临,大足区文化艺术中心变得热闹起来,各个学校的展演轮番登场,资环学院的师生们也精心准备,为观众们准备了一场视听盛宴。独唱作品《乌江山峡百里画廊》将听众带到了那山水之间;《理想》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合唱曲目《莫尼山》宛转悠扬,不失大气;朗诵比赛、器乐比赛更是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充分展现资环学师生在“美育”取得的丰富成果。

在海棠湖公园,学校纸艺艺术展馆更是成为了市民热门打卡地,游客们络绎不绝,纷纷驻足欣赏那些精美的艺术作品。在剪纸作品展区,花鸟虫鱼、山水风光、人物肖像……一幅幅细腻的剪纸图案引人入胜,这些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另一侧,色彩斑斓的纸浆画作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学生们用废旧纸张和颜料创作的纸浆画,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蕴含着学校一直坚持和发扬的生态环保理念。

据悉,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1510”发展计划,通过此次活动将职业教育与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紧密融合,正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培养更多具有环保意识、艺术修养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文化艺术节的深入进行,资环学院还将继续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为大足区第四届师生体育艺术节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艺术展演。

图片

扫码看原文


六月

重庆大渝网报道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被评为2023年度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时间:2024.6.2

图片


【报道全文】

近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2023年度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的通报》,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获评“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3名同志被评为“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这是对学校长期以来在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和表彰。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始终将政治安全放在校园工作的首要位置,学校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学校政治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长远战略,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这方面,学校始终坚守政治立场,强化政治引领,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安全意识。同时,积极构建以制度建设为牵引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管理程序,进一步压实安全管理责任。

维护校园稳定是学校始终紧抓不放的主题。每年三月是学校的安全月,当月会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排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预案、开展安全演练,通过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知识、反诈等多种类型的讲座及应急疏散、紧急避险等安全教育形式,构建起一道校园安全的坚实屏障。同时,还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体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此次荣获“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是对学校过去一年在安全稳定工作方面取得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学校未来工作的鞭策和激励。资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校园安全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

扫码看原文



掌上大足报道

民族音乐进校园 传统文化润心田

时间:2024.6.10

图片


【内容摘要】

2024年“我们的中国梦·民乐进校园”文艺演出活动走进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为该校师生奉上民乐“大餐”,让大家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演出在一曲欢快的《喜洋洋》中拉开序幕,民乐合奏《大足欢歌》激昂奋进;女声独唱《巴山蜀水要解放》气势磅礴;笙独奏《沂蒙山小调》清丽优美……演奏者们用竹笛、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展现乐曲意境和情感,随着一首首悠扬的民乐响起,整个现场被带入了音乐的世界。

图片

扫码看原文


七月

华龙网报道

重庆资环学院教师赵丽欣获市青教赛特等奖:乘风破浪终究找到航向

时间:2024.7.11

图片


【报道全文】

倒计时还有5分钟……

20分钟的时间限制马上就要到了,讲台上,赵丽欣正自如、流畅地讲授着竞赛授课内容,她的眼神锁定在ppt、板书与评委之间,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全场听众都被她的讲授吸引,没人将注意力放在倒计时器上。

最后2秒,鞠躬,下课,时间刚好。

在另一间观摩室内,团队其他4名成员才放下紧张的心。

7月1日至5日,第七届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在重庆大学举办。此次比赛是历年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竞赛,共有全市62所高校、216名青年教师进入总决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管理与健康学院教师赵丽欣在高职院校理科组中取得第一名,荣获特等奖,开创资环学院教师教学类比赛最好成绩的先河。

回望备赛征途上的点点滴滴,赵丽欣感触颇多。今年5月中旬,资环学院举办了校青教赛校级预赛,设文科、理科、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4个组别,经过二级学院推荐、材料初审、现场决赛,赵丽欣等4名老师脱颖而出,全力备战市级决赛。

“好几次都是在教室里面吃外卖,很晚了,还看到路灯下大家练习的身影,相互鼓励加油,情绪价值拉满”。

在比赛前两天,赵丽欣直接将自己关在了多功能教室里面,反复练习讲课,有时候讲到一半时,还被黑暗中窗外露出的巡夜保安吓一跳。“这么晚了还不走啊?”“我还要再练一练授课,顺一顺细节。”面对即将到来的青教赛,赵丽欣既紧张又兴奋。

此次比赛,赵丽欣一共上报了10个教学内容,在比赛前20分钟抽取赛题时,抽到了“抗消化性溃疡药–拉唑类”。这一讲围绕着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分类、PPI抑制剂(拉唑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点展开。

“抽到这题,我心里面就咯噔一下”。这是赵丽欣赛前准备的课题中,最薄弱内容。虽然带着紧张情绪上台,但她凭借经验深呼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迅速进入了节奏,圆满完成授课,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获得特等奖,缘于青教赛,圆于青教赛。早在2020年,赵丽欣便关注到青教赛,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站在那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2022年,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比赛,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最终她并未获奖。

近年来,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狠抓教学质量建设,常态化开展教学督导和听课评课活动,适时邀请校外专家教授进校作专题辅导授课,按月分学院组织教学公开课,青年教师们有了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赵丽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抓住每一次校内外的培训和交流机会,虚心向同事和前辈请教,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技能,力求所上的每一节课都达到青教赛的竞赛标准,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够在比赛中表现得如此出色。

无论是在赛场,还是日常教学,赵丽欣始终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学生,还要向长辈汲取经验、向同行学习交流、向书本探索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拓宽教学视野。这样的心态,促使她在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图片

扫码看原文



上游新闻报道

职教学会宣传季丨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校长李子存:打造“文化+生态绿”育人新模式

时间:2024.7.24

【报道全文】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位于中国石刻之乡、西部五金之都的重庆市大足区,2015年开始创办招生,历经近10年的飞速发展,如今已经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宜人的特色高校。近年来,学校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建校底色,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凝练了以“五大理念强校、红魂绿梦育人”为主要内容的核心文化。

近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2024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职教宣传季”演播室公益访谈活动正式启动。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校长李子存做客演播室,分享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全市职业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主持人: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什么呢?

李子存:“五大理念强校、红魂绿梦育人”是我们学校校园文化的标识。

“五大理念”指的是特色鲜明的发展理念、集约集优的建设理念、和谐共济的生态理念、激励激发的教育理念、全员共治的治理理念,这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红魂绿梦”指的是“党建红”和“生态绿”,红色铸魂,绿色育人。其中,“红色铸魂”体现的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这个方面,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比如将重庆及大足地区的“红色文化”吸纳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在周边的烈士陵园、纪念场馆建立了4个教育基地,开设“行走的思政课”,持续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近两年,学校十多篇与“红色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文章获市级以上奖励。同时,我们是以资源环境命名的学校,也是西部地区开设生态环境类专业最齐全的高校之一,“绿色育人”就是指针对办学定位与专业优势特色提炼出来的育人文化,核心是每一个人都要具有绿色环保理念,都要有绿色环保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把绿色生态文化融入血液,从而擦亮学校环保底色,打造靓丽的环保名片。

主持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还有哪些特点和具体做法?

李子存:学校以“红魂绿梦”核心文化为牵引,建立了坚持“三全”、注重“五育”、体现“三味”的校园文化体系。“三全”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五育”即德、智、体、美、劳共育,“三味”是指校园文化要有职业教育的味道、生态文明的味道、区域文化的味道。

我重点介绍一下“三味”文化的建设情况。一是职业教育的味道,指坚持学校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围绕技术技能培育,在校园内营造职业教育育人环境。比如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手脑并用、创造未来”,其中“手脑并用”就是职业教育的理念。我们还践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等职教观点,进一步强化师生的认知认同。同时,学校还注重职业教育育人特点,强化政企、校企合作育人,相关做法被《法治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

二是生态文明的味道,紧盯生态环保这一特色,着力将绿色理念融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努力营造浓厚的绿色文化氛围。比如在教学方面,我们开发了生态环境校本教材,并作为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在建设方面,建造人工湿地,创造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在行动方面,开展靓丽资环系列活动,教育学生从讲卫生开始,倡导节水、节电,实施垃圾分类,提倡环保生活习惯,组织参加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

三是区域文化的味道,大足是石刻之乡、五金之乡、荷花之乡,被誉为“海棠香国”,石刻、五金、海棠、荷花是大足文化名片。我们将这些区域文化重要元素进行提炼,形成了资环学院“红魂绿梦”校园八景,目前校园八景正在逐步建设中,分别是:源头活水、红雨润物;映日荷花、海棠依旧;双塔佑校、悠游六艺;匠心授业,天道行健。

主持人:今后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打算?

李子存:未来,我们将紧贴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继续深耕“红魂绿梦”特色文化育人理念,并以此为牵引,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应有力量,交出满意答卷。

主持人:“红魂绿梦”育人文化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创意和深度的文化理念,在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样的文化育人理念无疑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期待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环保人才。

图片

扫码看原文

编辑|苏丹

一审一校|曹铸鹂

二审二校|孟宪辉

三审三校|沈   亮



>>在线交流
移动端二维码

移动端站点

招生热线

023-43793190

023-43793191

欢迎拨打招生咨询热线023-4379193